2008年9月1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视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苏浙沪三地红盾护蟹甲
本版策划 王树范 撰稿 曹志男 摄影 王志浩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食蟹时节。9月9日,第一批阳澄湖大闸蟹捕捞上网,今年的“湖蟹大战”也由此拉开序幕。往年,总有一些不法商贩动歪脑筋,以次充好,将“李鬼”蟹混入市场。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识别真假阳澄湖大闸蟹?法律有没有给阳澄湖大闸蟹穿上防伪“保护甲”?“李鬼”蟹将受到怎样的处罚?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百姓钟情大闸蟹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公布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约为1500吨,其中已经有876吨被预订。也就是说,大闸蟹还未大规模上市就已被订走了大半。而阳澄湖大闸蟹最大的3个消费市场就是北京、上海和浙江。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预定了150吨,紧随上海(320吨)和北京(180吨)之后。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浙江预定的阳澄湖大闸蟹,绝大部分集中在杭州市场。2006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2000吨,其中杭州市场消化了100吨;2007,杭州人更是吃掉了150吨。

  曾经遭遇“李鬼”蟹
  家住杭州近江小区的市民张力一直都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忠实“粉丝”。而去年,张力却遭遇了“李鬼”蟹。“那时还是9月初,菜市场里有商贩在叫卖大闸蟹。”张力说,那螃蟹的个儿挺大,标价也挺高:158元/斤,商贩拍着胸脯保证那是阳澄湖大闸蟹。于是,他忍不住买了两只尝尝鲜,可吃了以后,却觉得味道不怎么样。
  “后来看新闻才知道,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要到9月10号才出来,我买到假的了!”打那以后,张力买阳澄湖大闸蟹只去专卖店或者大型超市,去之前,他还要先打听清楚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时间。“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味道就是赞!”张力说。
  退休在家的曹师傅和老伴也十分爱吃大闸蟹。前几年,老俩口都是在市场里买的大闸蟹。“摊主说是阳澄湖大闸蟹,还带有防伪标签呢。后来女儿试着拨打了标签上的真伪查询电话,结果却怎么都打不通,我们才知道是上当了。”后来每到阳澄湖大闸蟹上市时,曹师傅都去专卖店购买。

  专卖店里买蟹最保险
  记者了解到,除了超市、饭店之外,阳澄湖大闸蟹主要通过专卖店销售。目前,杭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已经达到36家,这些专卖店都使用了统一的店标和防伪告示牌,以便消费者验证真伪。
  苏州人黄超在杭州孩儿巷31号经营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已有3年。9月17日,记者来到他店里时,黄超正和店员忙着装运一箱箱大闸蟹礼盒。
  黄超介绍说:“专卖店在江苏的工商、质检部门都是有记录的,而且店门口统一标识上的电话号码是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验证电话,绝对假不了。”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杨维龙说,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现象这两年已经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使用假的防伪锁扣,鱼目混珠。
  杨维龙提醒消费者: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是到专卖店、指定超市和一些直营的酒店比较保险。同时,消费者要注意,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标签使用的验证电话号码是11698988,验证短信是958812988。

  联合执法赶走“李鬼”蟹
  阳澄湖大闸蟹在遭遇“李鬼”蟹时,该如何出招保护自己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颇有研究的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建伟表示:
  阳澄湖大闸蟹已经申请了地理性标志,那么,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阳澄湖大闸蟹”这个标志已经受到了行政保护。一旦发现有不法商家假冒阳澄湖大闸蟹,可以向质监部门举报,由质监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除了行政处罚外,还可以由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出面,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作假一方侵权,要求赔偿。
  “阳澄湖大闸蟹”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集体力量,依托协会这个平台,制订和实施各种自我保护措施。
  另外,工商、质监、食监、渔政、卫生防疫、检验检疫等多个行政部门要联合执法,用合力全面打击并赶走“李鬼”蟹。

  大闸蟹的法律“保护甲”

  原产地保护
  作为阳澄湖大闸蟹的原产地,江苏于2006年申请了地理性标志后,就正式颁布了《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只有在阳澄湖113平方公里水面上标准化养殖的大闸蟹才能称为阳澄湖大闸蟹。
  此外,苏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原产地保护管理委员会,保委会下设保护办,并分别在阳澄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内的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组建领导小组,制定了《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试行办法》,对机构职能和生产销售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地工商携手保护
  今年9月中旬,苏浙沪三地工商部门在江苏南通联合签署了《公平交易执法协作协议》、《商标监管合作协议》。
  新签署的协议旨在全面营造统一的市场准入环境、统一的市场执法环境和统一的市场法治环境,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的共享共赢。
  记者了解到,《公平交易执法协作协议》要求苏浙沪地区的工商部门加强执法协作与支援,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商品保护机制”。“也就是说,将苏浙沪地区知名度较高、被假冒侵权情况发生较多的重点企业重点商品,列入该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商品保护名录,并优先受理其权利人的举报申诉,从快处理违法行为。”浙江省工商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而《商标监管合作协议》要求三地工商部门建立“重点驰、著名商标保护名录”,根据商标被侵权的有关情况,将被侵权严重的驰、著名商标列入重点保护名录,由三省市予以重点保护;建立“长三角商标保护联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跨区域商标案件的“协办制度”、“督办制度”和案件处理结果的“抄告反馈”制度。
  “这两份协议对我们三地合作保护知名品牌、联合打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工商局的这位工作人员举例说,今后,如果浙江的消费者在江苏买到了假冒的阳澄湖大闸蟹,回到杭州之后才发现,可以直接向杭州的工商部门投诉。随后,杭州的工商部门会马上向江苏的工商部门进行反映,做到联合执法,对被投诉的商家展开调查并依法查处。